您现在的位置: 牡丹皮 > 牡丹皮药用 > 正文 > 正文

一首大气的咏花诗,短短二十个字,写尽牡丹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1/19 13:02:17
免费多视频网站vip会员账号 https://www.kejixun.com/article/538948.html

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玲子欢迎您的光临。

前言: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取自“雨生百谷”之意,见到这个诗意的名字,就仿佛看到了绵绵细雨中的满眼新绿。

范成大诗曰“谷雨如丝复似尘”,还真是形神兼备,雨润万物,农谚说“清明麻,谷雨花,立夏栽稻点芝麻”。

谷雨三朝看牡丹。“谷雨花”即是牡丹花的别称,谷雨前后绽放,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时节,读诗赏花正当时。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在众多咏牡丹诗中,李正封《牡丹诗》独具匠心,他写出了国色天香的由来。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唐李正封《牡丹诗》

简译:

白天看上去,这艳丽的牡丹花就像醉酒的美人那般娇美,夜晚的时候,它浓郁的花香能浸满我的衣衫。

朝阳升起,霞光万道,牡丹花熠熠生辉,与灿烂的春日交相辉映,感觉到整个春天都被它的色彩染醉了。

我流连在牡丹丛畔,久久不愿意离去,傍晚的时候,皎洁的明月从东山升起来,它好像在问我何时回家。

赏析:

这首赞美牡丹花的小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其姿色,清新灵动,饱含画意,堪称咏牡丹佳作。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首句赞美牡丹的艳丽姿色,不言红,却红得别有神韵,次句赞其香。

“国色”即颜色为一国之选,原指美人姿色气度,典出《公羊传》僖公十年:“骊姬者,国色也。”

“天香”就是人间难觅的美味,出自《增壹阿含经》卷二八:“是时,波斯匿王以天香华散如来身。”

“酣酒”指沉湎于酒,此诗中借以描写牡丹的颜色,不直接说其红,却以美人醉酒喻花的娇美之态。

以“国色”言花,唐朝以前绝无仅有,是诗人李正封首开先河,并为牡丹成就了“国色天香”之名。

“国色”赞牡丹庄重典雅的品味,“天香”赞其不同凡响的气质,两句话写出了对牡丹的推崇之情。

“丹景春醉容”,第三句承上,继续描写牡丹花的艳丽夺目,画面开阔,气势磅礴,令人心潮澎湃。

“丹景”代指红日,红日初升,在霞光的映衬下,牡丹花愈加红艳,它让原本灿烂的春色愈加明媚。

“明月问归期”,尾句写诗人沉醉于牡丹之美,从早晨到傍晚,连月亮都升起来了,他还不肯归去。

首句酣醉是喻牡丹颜色之美,此句之醉则是状春天因牡丹之美而陶醉,尾句明月问归期写诗人之醉。

不言牡丹有多么的美,这“三醉”足以衬托出它的不同俗流,它是如此的雍容华贵,美得不可方物。

白居易怕“明朝风起应吹尽”,故“夜惜衰红把火看”,李正封爱其花开正好,故有“明月问归期”。

都是写对牡丹的喜爱之情,却不尽相同,白居易的欢喜带着惜花的惆怅,李正封的喜欢是单纯的雀跃。

国色酣酒,花香染衣,李正封此诗仅用短短四句话,寥寥二十个字,就写出了牡丹的雍荣华贵超凡脱俗。

后记:

时节向晚,花褪残红,绿荫渐浓,一春花事接近尾声,此时,最美丽的景物当属为三春断后的牡丹花。

所以,徐凝赞其“占断城中好物华”,皮日休更是称其为百花王,赞其天下无双、“独立人间第一香”。

而耿直的刘禹锡则盛赞其“有此倾城好颜色”,“唯有牡丹真国色”,他不喜欢芍药和芙蓉,只钟情牡丹。

“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成荫始放红”,牡丹花不与桃花和杏花争奇斗艳,它在绿树荫浓的暮春时节绽放。

“可怜零落蕊,收取作香烧”,牡丹盛开时芬芳馥郁,凋零时也是暗香浮动,所以王建收取落蕊为香烧。

谷雨三天后,园中看牡丹。又是牡丹盛开季,不仅要读牡丹古诗,赏牡丹之美,还要走出去亲赴牡丹之约。

李正封,字中护,陇西人,唐宪宗元和二年()进士,历官司勋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监察御史。

关于李正封,史记不详,存世之诗不多,这首《牡丹诗》别具匠心,在众多咏牡丹诗中出类拔萃,堪称经典。

参考文献:

李俊:《松窗杂录》

往期精彩文章导读:

三首唯美的梨花小诗,温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这首经典的伤春词,颇具文人风骨王安石《北陂杏花》: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danpia.com/mdpyy/128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牡丹皮版权所有



    2025-07-16 星期三 14: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