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脾胃论》
组成:生地黄(6g)、当归身(6g)、牡丹皮(6g)、黄连夏月倍之,大抵黄连临时增减无定(9g)、升麻(6g)
方歌:
清胃散中升麻连
当归生地丹皮全
或加石膏泻胃火
能消牙痛与牙宣
功用: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
用法:上药为细末,都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之(现代用法:水煎服)。
方解:
君:
黄连:苦寒泻火,直折胃腑之热
臣:
升麻:甘辛微寒
①取其清热解毒,以治胃火牙痛;
②取其轻清升散透发,可宣达郁遏之伏火,取“火郁发之"之意
③黄连得升麻,降中寓升,则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得黄连,则散火而无升焰之虞。
丹皮:凉血清热
佐:
生地:凉血滋阴;
当归:养血活血,合生地滋阴养血
使:
合丹皮:消肿止痛。
升麻兼以引经为使
方解扩展(配伍特点)
苦寒辛散并用,降中有升,火郁发之。
(运用)
本方为治疗胃火牙痛之常用方,凡胃热证或胃经血热火郁者均可使用。以牙痛牵引头痛,口气热臭,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辨证要点。《医方集解》载本方有石膏,其清胃之力更强。
(鉴别)
·泻黄散与清胃散皆有清胃热之功。
·泻黄散泻脾胃伏火,主治脾热弄舌、口疮口臭等;清胃散清胃凉血,主治胃热牙痛,或牙宣出血、颊腮肿痛者。但前者是清散并用,兼顾脾胃:后者以清胃凉血为主,兼以升散解毒。
(证治机理)
本证乃胃有积热,循经上攻所致。足阳明胃经循鼻入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上项贯颊入下齿,胃中热盛,循经上攻,故牙痛牵引头痛、面颊发热、唇舌腮颊肿痛;胃热上冲,则口气热臭;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热每致血分亦热,血络受伤,故牙宣出血,甚则牙龈溃烂;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俱为胃热津伤之候。治宜清胃凉血。
真题解析[-B-]清胃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单选题]
A.升麻
B.柴胡
C.二者皆有
D.二者皆无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大黄书-方剂-第四章清热剂
[-B-89]龙胆泻肝汤与清胃散的组成药物中含[单选题]
A.芍药、当归
B.当归、生地
C.生地、木通
D.木通、黄芩
E.黄芩、栀子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大黄书-方剂-第四章清热剂
[-X-]组成药物中含有牡丹皮的方剂有[多选题]
A.秦艽鳖甲散
B.清胃散
C.犀角地黄汤
D.清瘟败毒饮
[正确答案]B,C,D
[考点定位]大黄书-方剂学-第四章清热剂
-X-]下列方剂中,遣药配伍寓“火郁发之”之意的是[多选题]
A.普济消毒饮
B清胃散
C.凉膈散
D.泻白散
[正确答案]A,B
[考点定位]大黄书-方剂学-第四章清热剂
[-X-]生地、当归同用的方剂是[多选题]
A.清胃散
B.龙胆泻肝汤
C.朱砂安神丸
D.当归六黄汤
[正确答案]A,B,C,D
[考点定位]大黄书-方剂学-第四章清热剂、第九章安神剂
[-A-28]《医方集解》所载清胃散较《脾胃论》原方增加的一味药是[单选题]
A.生地
B.大黄
C.知母
D.石膏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大黄书-方剂-第四章清热剂
[-B-]清胃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单选题]
A.升麻
B.柴胡
C.二者皆有
D.二者皆无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大黄书-方剂-第四章清热剂
END往期回顾:
每日方剂一轮复习
清热剂-清脏腑热剂-左金丸
每日方剂一轮复习
清热剂-清脏腑热剂-泻白散
每日方剂一轮复习
清热剂-清脏腑热剂-苇茎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