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经郁火证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量多,色鲜红;月经提前,量少甚或不行;心烦易怒,两胁胀痛,口苦咽干,头昏耳鸣,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证候分析:素性抑郁,或恚怒伤肝,肝火炽盛;肝司血海,冲脉隶于肝,经行血海气盛,血海之血随冲气夹肝气上逆而致经行吐衄;火盛则血色鲜红;肝郁化火,则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肝气郁结,则两胁胀痛;肝火上扰清窍,则头晕耳鸣;热盛伤津,则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皆为肝热内盛之象。
治法:清肝泻火,调经止衄。
方药:清肝引经汤(《中医妇科学》四版教材)。
清肝引经汤:当归白芍生地黄牡丹皮栀子黄芩川楝
子茜草牛膝白茅根甘草
清肝引经汤主治肝经郁火之倒经、月经先期。症见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两胁疼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方中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生地黄、牡丹皮凉血清热,栀子、黄芩清热降火,川楝子疏肝理气,茜草、白茅根佐生地黄以增清热凉血之功,牛膝引血下行,甘草调和诸药。
若兼小腹疼痛拒按,经血不畅有块者,为瘀阻胞中,于上方加桃仁、红花以活血祛瘀止痛。
2.肺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量少,色鲜红;月经每先期,量少;平素可有头晕耳鸣,手足心热,两颧潮红,潮热咳嗽,咽干口渴;舌红或绛,苔花剥或无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素体肺肾阴虚,虚火上炎,经行后阴虚更甚,虚火内炽,损伤肺络,故血上溢而为吐衄;阴血虚则血量少,色鲜红;虚火内盛,热伤胞络,故月经先期,量少;阴虚内热,故头晕耳鸣,手足心热,潮热,两颧潮红;灼肺伤津,则咽干口渴,咳嗽。舌红或绛,苔花剥或无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治法:滋阴养肺。
方药:顺经汤(《傅青主女科》)加牛膝。
顺经汤:当归熟地黄沙参白芍茯苓黑荆芥牡丹皮
顺经汤主治室女月水停久,倒行逆上冲眼,红赤生翳。方中当归、白芍养血调经,沙参润肺,熟地黄滋肾养肝,牡丹皮清热凉血,茯苓健脾宁心,黑荆芥引血归经,加牛膝引血下行。
若咯血甚者,可加白茅根,浙贝母、桔梗以滋肺镇咳以止血。出血量多时应及时止血,吐血可口服大黄粉,或三七粉,或云南白药。衄血可用纱条压迫鼻腔止血,加用1%麻黄素滴鼻。
1.鲜芦根0g,鲜茅根15g,水煎服。用于阴虚伤津吐衄者。
2.鼻衄量多时令患者仰卧,头低位,额部用冷毛巾敷,同时用拇指按压迎香穴。
.鼻衄量多时也可用药棉浸京墨塞于鼻孔,同时令患者仰头坐位,冷敷额部。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