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阑尾炎中医古称肠痈,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它虽属外科疾病,但用内治法多能治愈。西医亦用内治法,即用抗生素消炎可使炎症消失,但往往易于复发,最终还是手术治疗。因此,西医把内治法称为保守疗法,言外之意手术治疗是非保守疗法、积极疗法、根治疗法。中医的内治法与西医的保守疗法不同,中医治疗见效快而很少复发,这应感谢祖先留下的宝贵经验。今天与大家一起分享胡希恕老先生对于治疗阑尾炎的4个医案。
阑尾炎的治疗经验
慢性阑尾炎的证治:《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第3条记载:“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急性阑尾炎的证治:《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第4条记载:“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
就是说,不但有急性阑尾炎的治疗经验,而且还有慢性阑尾炎的治疗经验。这些治疗经验之所以宝贵,是因用之多验。当然要真正掌握其方证,并能适证加减用药,今从临床治验说明之。
病危群医不出方,鹫眼虎胆救苍生
高某,男,35岁,复员军人。初诊于年8月15日。
刻下症见:腹痛、高烧天,医院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嘱其住院手术治疗,患者因战伤多次手术治疗,甚感手术苦痛,拒绝人院手术,致卧床不起,腹痛呻吟,而多次找中医诊治,来者皆不开方而归。患者亲友医院的腺医师诸胡老会诊。胡老诊其病人:腹痛甚,呻吟叫喊不休,商烧体温40C,身烫皮肤灼手而无汗,少腹剧痛,腹拒按,舌苔黄,舌质红,脉滑数。
胡老当即认定,此是瘀血挟脓呈三阳合病,为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皮汤方证
处方:柴胡8钱,黄芩3钱,白芍3钱,半夏3钱,生姜4钱,枳实4钱,大枣4枚,大黄二钱,牡丹皮4钱,桃仁3钱,冬瓜子4钱,芒硝4钱。结果:上药服一剂后,热退腹痛减,自己乘车到胡老诊所复诊,原方继服6剂痊愈。:该患者病急、病重,危在旦夕,如治疗不当,命若复卵。因此一般医者惧于责任谢绝出方。然若能看准其症结,认准其方证,就把握了疾病的转机,也就有鹰鹫之眼,猛虎之胆。胡老投一剂能转危为安,说明认证准确无误,用方药恰到好处。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胡老合用大柴胡汤,前面已提到:“肠痛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大黄牡丹皮汤主之。”单用大黄牡丹皮汤即可,为何还合用大柴胡汤呢?这是因为该患者有三阳合病之证,用大柴胡汤恰能方药对证,才能更好解热、祛瘀排脓,因而收效快捷。
这是胡老的临床经验、用方药特点,但也是遵守了六经辨证规律。对于有高烧者合用大柴胡汤,而无高烧者也可合用,即如此。
曹某,男,40岁。初诊日期年6月10日。
刻下症见:右小腹痛二三日,经西医检查诊为急性阑尾炎,麦氏点压痛明显,体温不高,白血球,右小腹痛胀,咽千,口苦,微恶心,大便干,舌苔黄,脉弦滑。
处方:与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皮汤:柴胡4钱,半夏3钱,黄芩3钱,白芍3钱,枳实3钱,桃仁3钱,牡丹皮3钱,冬瓜子4钱,大黄钱,芒硝3钱。结果:上药服3剂,腹痛除,但右少腹仍觉痞胀,便前有腹痛感,前方减芒硝为钱,加炙甘草1钱,服6剂,症除。:本例虽无高烧,但因见右腹痛、咽于、口苦、微恶心、大便干等症,大柴胡汤证备,故合用之。又因无高烧,故柴胡的用量较前例明显少。可知方证同,用药当因具体症不同而异。又本患者为本院职工,周围人士常开玩笑说:“您早晚得开一.刀!”其意是还要复发,必手术治疗,可是迄今未见复发。
保守治疗已无功中医亦须方对证
齐某,男,19岁。初诊于年6月5日
病史:右下腹痛4个月。4月前出现右下腹痛,医院诊断为“亚急性阑尾炎”,用保守治疗法治疗一个月,症状缓解,不久又感头痛、头晕、口干欲饮、少腹疼痞,到我院门诊中医治疗,但服药两月而不愈,经人介绍由胡老诊治。
刻下症见:右下腹痛;看其舌,苔白根腻;诊其脉,弦滑;按其腹,阑尾处拒按。知其为瘀血挟脓在少腹,治以祛瘀排脓,
处方:与大黄牡丹皮汤合芍药甘草汤加生薏仁:牡丹皮5钱,桃仁4钱,冬瓜子3钱,生薏苡仁8钱,白芍4钱,炙甘草钱,大黄钱,芒硝钱。结果:服药剂后,自感一切良好,但感阑尾部位按之仍痛,继服3剂而疼痛减。
:此例病程较长,而临床无合病、并病之证,而呈单独大黄牡丹皮汤方证,因而用该方主之。但因病久津血虚,故合用芍药甘草汤生津和血解挛急痛;又因病久湿滞脓固,故加生薏仁利湿排脓。本案治验又一次说明,治病不在药多、药贵,而在方药对证。
论治何必急慢分,一方功用内外同
崔某,男,38岁。初诊于年月16日。
病史:右小腹痛10余日,年秋天出现右小腹痛,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注射青霉素及链霉素一周有缓解。去年冬天又发作右腹痛,注射青霉素及链霉素两周有缓解。本次因喝凉茶又引发右腹痛,仍注射青霉素及链霉素两周仍不见好转,医生劝其手术,因不愿开刀而找中医诊治。
近症:右小腹痛,时轻时重,时为绞痛,时为刺痛,四肢发凉,时头晕、心悸,口吁不思饮,大便如常,按其腹无肌紧张,但麦氏点压痛明显,舌脊白,舌质暗,脉沉细弦数。
处方:薏苡附子败酱散合当归芍药散:薏苡仁8钱,川附子钱,败酱草6钱,当归3钱,白芍6钱,白术3钱,泽泻4钱,川芎钱。结果:上药服3剂,腹痛除,麦氏点按之微痛,再继服3剂巩固疗效。经追访3年未见复发。:此与例3同是慢性阑尾炎,但前者用大黄牡丹皮汤,而此患者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合当归芍药散,是因临床证候的虚实不同。即是说,中医治病,不是根据阑尾炎是急性还是慢性,而主要根据证的虚实寒热。中医治疗炎症,并不是见炎即用清热解毒,而是据证“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尤其是对慢性炎症,用温补的机会就更多,如本例用附子、当归、白术等,以温阳化湿消除炎症。这里的薏苡附子败酱散,是治疗瘀血痈脓而呈现寒热错杂证者。方中的薏苡仁味甘微寒,利湿排脓、解痹、解痉;败酱散祛瘀排脓;附子用量小,主振郁滞之气而利痈脓的排出。合用当归芍药散,以温中化湿养血祛瘀,共起祛瘀排脓作用。
胡老又根据薏苡附子败酱散的适应证有“其身甲错”,常用其治疗皮炎、癰癩等皮肤病,用之多验。也就是说,该方可用于在肠胃之里的痈脓,也可用于在皮肤之外的痈脓。
胡老认为,中医辨证之表、里、半表半里,不是指病灶所在,而是指疾病所反映证的所在。一方治多病,能治内科病、外科病,其有效的基础和根据,仍不离辨证、辨方证。
胡老是我国的经方大家,从上面的病案我们不难发现,胡老在用药剂量上非常考究也非常精确,选方、选药、药量对于中医大夫来讲是一门必修功课,这门功课我们不仅要修,还要修精,怎样修精呢?我比较推荐大家阅读黄煌教授编写的这本《药证与经方》这本书是黄教授的呕心沥血之作,也是其经典著作。现在青竹免费包邮送!可以扫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