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如品人生
她是一种无常,她是一种机缘
提醒我们去珍惜,帮助我们去冥想
这一切的开始,是认识她,读懂她,欣赏她。
只喝茶,不品茶,对于一个茶客来讲并故事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然而,真要对茶有所了解,品茶是绕不过去的事情。今天我为茶友分享一篇关于白茶基本品鉴要点的文章,掌握这些白茶的外形、香气、滋味、叶底知识要点之后,在品鉴白茶的过程中,可以先从注意某方面的品鉴感觉开始,慢慢形成自己对白茶的整体印象,再积累足够经验后,不断提升总结。
白茶外形
对于白茶外形的观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有经验的茶客,能够根据其外观判断等级、树种、年份、工艺、产地,甚至达到不喝就知道其口感的境界。
白茶,与其他茶类的不同点之一,就是其耐久存,也因此有老白茶这一概念。白茶存放过程中会发生近乎奇幻的转化,并通过香气、颜色、口感等形式表现出来。通过颜色判断白茶,核心点在于茶针的颜色,以及整体色彩的层次感,干茶的洁净度。
以白牡丹为例,三至五年的老茶,其银针色彩偏黄,这就是转化的呈现。以寿眉饼为例,除非五年以上的老茶,否则不可能颜色统一为灰褐色。以老茶为例,白茶有“不落地茶”之称,整个生产流程不落地,不粘土,干茶不洁净基本可以判定有问题,要么是生产环节不讲究,要么是保存有问题,再就是做旧。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白茶,茶饼占了半壁江山,对于茶饼质量的判断,除了上述几点,还可以通过观察凹面来展开。因为压饼的工艺问题,凹面一般会显得细碎,跟凸面大不相同。如果正反面一样,一般来说是“金包银”,或者说“撒面儿”(老茶做面,新茶为芯)
白茶茶汤和叶底
好的白茶,冲泡之后,叶底鲜活,不会给人一种死气沉沉之感。同时,冲泡的过程中,白茶制作过程中的失水过程也能再次呈现出来。从而判断工艺水平。有兴趣的茶友,可以了解一下萎凋“走水”概念。
看茶汤,一是看颜色,二是看纯净度。白茶喝得多了,一个年份,一个等级的白茶,应该有什么汤色就大致了解了。这个细说起来太过繁杂,这里就不展开了。另外一点就是纯净度,一份白茶,即便是老白茶,汤色仍然应该是纯净的,不会浑浊。
口腔及喉部感知
白茶,甚至其他所有茶类,好喝是非常重要的。再好的茶,不好喝,就难以被大众接受。
干与润,涩与顺,苦与甘,薄与厚,醇与水。这几组概念,是可以大致囊括白茶口感的。好的白茶,喝到嘴里应该是柔顺、滋润、甘甜(回甘)、醇厚、爽朗的感觉。除了苦涩是茶叶本身就有的东西,工艺手段很难完全转化掉,其他的情况都是不理想的。
对于口感,是白茶品鉴里最难的事情,也是最难以说清楚的问题。一份白茶,不应该孤立地进行评价,而是要多对比。口感在对比当中,最能说明问题。所以,这篇文章写到最后,还是那句话,请多喝多看多品多对比!
延伸:白茶香型
1、毫香型
干茶白毫显露,冲泡时茶叶所散发出的特有香气,称之毫香。凡有白毫的鲜叶,嫩度在一芽一叶以上,经正常制茶过程均可能会有毫香。
2、嫩香型
茶叶的一种鲜嫩香气。凡鲜叶新鲜柔软,一芽二叶初展,制茶及时,会带有嫩香。
3、清香型
香型包括清正、清香、清高、清纯、清鲜等。一般见于鲜叶嫩度在一芽二、三叶。
4、花香型
茶叶散发出类似的各种类似鲜花的香气,按花香青甜的不同,又可分为青花香和甜花香两种。青花香香型可包括兰花香、枙子花香、珠兰花香、米兰花香、金银花香等。甜花香的有玉兰花香、桂花香、玫瑰花香和墨红花香等。其品种很多,一般鲜叶嫩度为一芽二叶,制茶合理,会有一些花香特点。
5、果香型
茶叶中散发出类似各种水果的香气,如桃子香、雪梨香、佛手香、桔子香、李子香、香椽香、菠萝香、桂圆香、苹果香等等。水果成熟的过程中,香气也会发生从清新到甜醇的变化。
6、甜香型
该香型包括清甜香、甜花香、干果香、甜枣香、桔子香、蜜糖香、桂圆香等。凡鲜叶嫩度在一芽二、三叶,可能会出现这些特点。
7、火香型
制茶的鲜叶原料如果成熟度较高,而在制造中烘焙温度高、时间足,就会产生独特的火香,包括米糕香、高火香、锅巴香、老火香及在内。等等。
8、陈醇型
在长时间的存放过程中,伴随着持续的后发酵等一系列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呈现出陈醇香型。
茶友在品白茶时,不妨细细品味下它属于什么香型,也会给我们的日常饮茶增添乐趣。
今日鉴赏:
1
2
3
4
5
6
7
8
白茶寿眉,因其醇和的滋味、冲泡方便、后期转化的惊喜等受到众茶友所倾心。相较于白毫银针与白牡丹来说,生长周期是最长的,它的叶片,比之牡丹更加圆润厚重,内里的胶质更为丰富,梗更粗长。寿眉外形粗犷,但冲泡后,其汤质稠滑度,胶质感都表现的非常好。随着储存年限的增长,内质成分缓慢地发生着变化,香气逐渐转化、汤色逐渐变深、滋味也愈发醇和,茶性也逐渐由凉转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