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牡丹皮 > 牡丹皮用处 > 正文 > 正文

名医名方平疣汤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0/13 15:43:28

孙浩,男,年生,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国医名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臣”字门中医儿科术第五代继承人。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60年,临证擅治儿科内科杂症,出版著作《孙谨臣儿科集验录》《医学存心录》,发表论文余篇。

孙浩认为,疣目之毒发于肌肤,肌肤为肺、脾所主。《外科启玄》谓本病因风邪搏于肌肤,或因肝虚血燥所致。风为阳邪,如久伏不解,必伤阴耗血,不荣肌肤,致令皮损部位突出而形成疣目。薏苡仁入肺脾经,以其为主药治疗各种疣有独特疗效,内服加外用收效更佳。

扁平疣、寻常疣和丝状疣这三者都是皮肤表面的赘生物,它们的症状表现有着相似之处,以至于有些人会把它们混淆,对后续的治疗处理都带来很大的问题。

扁平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皮肤上突出的病变,表现为灰褐色,表面多扁平光滑,无明显不适,好发于青少年面部、手背等处。

寻常疣的俗称“瘊子”,中医称“千日疮”,是因病毒感染引起的良性表皮内新生物。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好发于手背、指背,足缘及甲周等部位。

长出黄豆大小,质地硬,皮肤颜色或者灰褐色的皮疙瘩,现代医学上称之为寻常疣,有时只有一个母疣,有时因自我接种感染而突然增多。其病变为皮肤上有绿豆到黄豆大小的圆形肉样小结节,表面有许多肉刺样突起,干燥而粗糙,摸时较硬,稍有压痛。

丝状疣也被称作为“线瘊”,属于寻常疣的一种类型,由人类乳头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多发生在面部、颈部、腋下等部位,发生在皮肤的浅表的,外形如丝的小赘生物,多呈细软丝状凸起,顶端有角质。

组成:薏苡仁克,地肤子50克,地骨皮30克,牡丹皮30克,生地黄30克,紫草15克,赤芍30克,土茯苓50克,板蓝根30克。

用法:上药水煎,待温。疣生手足者,将患肢置药水中浸泡,1日2次,每次10~15分钟。泛发全身者,可加大剂量,进行浸浴。

功用:凉血活血,清热解毒。

主治:疣目(扁平疣、寻常疣、丝状疣)。

方解:方中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肺、肾经,《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其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薏苡仁善抗疣毒,并直入肺、脾二经以消灭之,内服常用于治疗胃肠道息肉性疾病。如疣目较小,可将其研粉每日涂擦患处并煮粥内服,旬日疣目可脱落。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薏苡仁有抗病毒作用,为其具有消疣功效提供依据。方中地肤子善去皮肤风热;地骨皮、牡丹皮、生地黄、紫草、赤芍凉血活血;土茯苓、板蓝根清热解毒。

典型病案:陈某,男,3岁。因手足部位出现疣目数个,并见增多。诊见右手背、手指边有绿豆、芝麻大小疣目数个,质地坚硬,疣面粗糙不平,右胁及下肢又见细小如刺样尖疣20多个,突出皮面约0.5厘米,质地软,用指尖拨动,疣体可以下垂,无痛痒,肤色如常,唯干燥欠润,患者形体偏瘦。予上方7剂,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约毫升。水温降至适度时,置于水中浴、浸患处,1日2次,连用7天,浴后疣目全部脱落,皮肤光洁无痕。

文章来源: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danpia.com/mdpyc/91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牡丹皮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