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牡丹皮 > 牡丹皮用处 > 正文 > 正文

大黄牡丹汤的详细解读与运用检索词不可用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3/17 19:44:14

大黄牡丹汤,源自《金匮要略》,是一剂历史悠久的方剂。其组成包括大黄、芒硝、丹皮、桃仁和瓜子,每味药材都有其独特的药性和功效。主治各种腹中痛、有形可证的疾病,如肠痈等。方中,大黄苦寒,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为治疗瘀热在里、腹满胀痛之要药;芒硝咸寒,能软坚散结、润燥通便;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瓜子则能利湿排脓。

本方适用于多种病症,如急性阑尾炎初期、急性胆囊炎初期以及肠梗阻等。其运用广泛,但需根据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加减化裁。同时,也需注意药物剂量和煎煮方法,以确保药效的充分发挥。

广州中医院的叶国强教授,对大黄牡丹汤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指出,大黄牡丹汤不仅是一剂治疗腹中痛的良方,更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精髓。在临床运用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其潜力,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

将大黄、芒硝、丹皮、桃仁和瓜子这五味药材,以六升水进行煎煮,煮至一升后,去除药渣,加入芒硝,再煎至沸腾,然后一次性服用。若服用后出现脓液,则说明病情已有所改善;若无脓液排出,则可能排出的是血液。

此方剂具有泻热破瘀、散结消肿的功效。

2.

它主要用于治疗湿热瘀滞所导致的肠痈初起。患者常表现为右下腹疼痛且拒绝按压,或右足屈曲时疼痛加剧,严重者局部会出现肿胀和疼痛。同时,患者可能伴有间歇性发热、自汗和恶寒等症状,舌苔薄腻且黄,脉象滑数。

3.③补虚敛疮剂

这三类方剂在中医治疗中各有其独特的应用。散结消痈剂主要用于消除肿块和痈肿,托里透脓剂则能帮助排脓并促进愈合,而补虚敛疮剂则适用于调理体质并促进伤口愈合。、初期阶段,当毒邪盛行时,治疗重点应放在清热解毒上,以增强祛邪的效果,选用散结消痈剂。2、进入中期,若痈疡已形成脓肿,单纯的内消法可能不再适用。此时,应促进其迅速溃破,防止疮毒深入体内。可配合使用透脓溃坚的药物,选用托里透脓剂。3、到了后期,虽然疮疡已溃破,但毒邪可能仍未完全清除。此时不宜过早使用补法,以免留下余邪。在确认毒邪已尽、疮口久不愈合时,可选用补虚敛疮剂。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大黄牡丹汤。大黄作为攻下药,常与芒硝、番泻叶、芦荟等药物配伍使用。这类药物多属苦寒之性,主要作用于胃和大肠经,既能通便又能清除积滞。它们主要适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秘结以及胃肠积滞等症状。由于积滞可能导致气机阻塞而引发腹胀腹痛,因此这类药物常与行气药物一同使用,以增强泻下通便的效果。本品源自《神农本草经》,取自蓼科植物的根和根茎,如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生长于青海、甘肃、四川等地。在秋末或次年春季,人们会采挖这些珍贵的药材。大黄在处方中常被命名为大黄、生大黄、制大黄等,其药性苦寒,能够归入脾、胃、大肠、肝、心包等经脉。它具备多种功效,如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同时还能活血逐瘀和利湿退黄。

大黄的性能特点在于其苦寒沉降的特性,能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成为治疗各种积滞便秘的重要药物,尤其适用于实热积滞便秘的治疗。此外,它还能入气分和血分,既可直折上炎的火热,又可清除下焦的湿热,同时兼具凉血止血、通利血脉等多种功效,对于火热上炎或下焦湿热的症状以及血热出血和血脉瘀滞等问题都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4.积滞便秘

治实热积滞便秘,常与芒硝、枳实、厚朴配伍,如大承气汤(《伤寒论》)。治脾阳不足,冷积便秘者,可与附子、干姜等同用,如温脾汤(《千金要方》)。治肠燥津亏便秘,与麻子仁、芍药、枳实、厚朴、杏仁配伍,如麻子仁丸(《伤寒论》)。

5.热毒症

治火热上炎所致的烦躁口渴、面赤唇燥、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与黄连、黄芩配伍,如三黄汤。治肠痈腹痛,常配牡丹皮、桃仁、芒硝、瓜子等,如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

6.血热出血

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等上部出血,可单用大黄,或与黄连、黄芩同用,如泻心汤(《金匮要略》)。

7.瘀血证

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与柴胡、栝楼根、当归、红花、甘草等配伍,如复原活血汤(《医学发明》)。

8.湿热证

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者,常配茵陈、栀子,如茵陈蒿汤(《伤寒论》)。治湿热淋证,小便淋漓不畅者,常配木通、车前子等,如八正散(《太平惠民合剂局方》)。

用法用量:煎服,常用量为3~5g;外用适量,研末敷于患处。泻下攻积宜生用;入汤剂宜后下或开水泡服;活血宜酒炙用;止血宜炒炭用。

使用注意:孕妇及月经期、哺乳期妇女慎用。因其成分易从乳汁排泄,可能导致婴幼儿不明原因的腹泻,故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大黄。现代研究显示,芒硝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抗急性胰腺炎、抗病原微生物、抗肾衰竭等。此外,芒硝还能保肝、利胆、抗纤维化、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以及抗肿瘤。芒硝是中医中的一种攻下药,其处方用名包括芒硝、朴硝、马牙硝、玄明粉和元明粉。这种药物主要产于山东,全年均可采集提炼。芒硝味咸、苦,性质寒凉,主要归入胃经和大肠经。在临床上,芒硝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病症的治疗。

9.积滞便秘

芒硝对于胃肠实热积滞和大便燥结有显著疗效,常与大黄一同使用,如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

0.热毒证

芒硝可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将其与硼砂、冰片等研末后吹入患处,如冰硼散(出自《外科宗》),效果显著。同时,芒硝还能缓解目赤肿痛,既可化水点眼,也可煎汤熏洗。对于肠痈初起,可与大黄、大蒜共捣烂外敷;而痔疮肿痛,则可用芒硝单味水煎后局部熏洗。此外,芒硝外敷还能回乳,适用于乳痈初起。

内服时,一般将芒硝溶入汤液中或用温开水冲服,用量为6~2g,且不宜入煎剂。外用时则适量使用。

.

孕妇应谨慎使用芒硝,同时避免与硫黄、三棱同用。牡丹皮、丹皮、粉丹皮。味苦、辛,药性微寒。归心、肝、肾经。能清热凉血,并活血化瘀。

2.

牡丹皮以其苦寒之性清热,深入血分,既“专清血分之热”,又“为凉血热之要药”,尤其适用于因温毒而发斑或血热而出血的情况。其辛散苦泄的特性,使得它“善行血中之滞”,因此对于血热瘀滞引发的疼痛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此外,牡丹皮还能“退无汗之骨蒸,最泄诸血之火伏”,对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等虚热症状也有显著疗效。

温毒发斑,血热出血对于温热病热入血分,导致斑色紫黑、身热舌绛等症状,牡丹皮常与水牛角、地黄、赤芍等药材一同使用,例如在犀角地黄汤中。同时,它也能治疗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等,常与大蓟、小蓟、侧柏叶等药材结合,如十灰散所示。

血瘀证

针对血瘀经闭痛经,牡丹皮可与桃仁、川芎、桂枝等药材共同使用,类似于桂枝茯苓丸的配伍。对于跌打伤痛,它可以与血竭、当归、红花等药材结合,如正骨紫金丹所示。此外,它还能治疗热毒壅滞的疮痈肿痛,常与金银花、蒲公英等一同使用。同时,对于肠痈腹痛,它则常与大黄、芒硝、桃仁等药材结合,例如大黄牡丹汤的配方。

虚热证

在温病后期,对于邪伏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等症状,牡丹皮常与青蒿、鳖甲、生地黄等药材一同使用,类似于青蒿鳖甲汤的组成。它也能治疗阴虚发热和骨蒸潮热,常与知母、黄柏、熟地黄等药材结合使用。

煎服时,一般用量为6~2克。对于清热凉血的功效,宜生用牡丹皮;而活血祛瘀时,则宜酒炙后使用。

由于牡丹皮性寒且具有活血作用,因此对于血虚有寒、月经过多者以及孕妇,应谨慎使用。

根据年版《中国药典》的规定,牡丹皮中丹皮酚的含量不得少于.2%。现代研究还发现,牡丹皮具有抗菌、抗炎、镇痛、抗肿瘤、保肝等多种药理作用。桃仁、桃核仁、焯桃仁、炒桃仁。

苦、甘,平。归属于心、肝、大肠经。

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以及止咳平喘的效用。

3.

此药性平且稍偏凉,主要作用于心、肝血分。它擅长“通经而行瘀涩,破血而化痕”,是治疗血瘀、血闭的专用药材。桃仁广泛应用于各种瘀血病证,特别是在妇科经产疾病以及伤科跌打伤痛方面表现出色。此外,其润泽的特性还能滋润肠燥,适用于肠燥津亏所致的便秘。同时,其苦味和降性使得它能降肺气,从而止咳平喘,常用于治疗咳嗽气喘等症状。

4.血瘀证

对于血瘀经闭、痛经以及腹内癥块等问题,桃仁常与三棱、莪术、牛膝等药材一同使用。若用于产后瘀同,则可借鉴生化汤的配伍。针对跌打损伤和瘀滞引起的小腹冷痛,桃仁则常与炮姜、川芎、当归等药材结合。此外,复元活血汤中,桃仁与红花、大黄、柴胡等药材一同使用,可治疗跌打损伤。对于热壅血瘀引发的肺痈肠痈,桃仁可与芦根、冬瓜仁、薏苡仁或大黄、牡丹皮、冬瓜仁等药材搭配使用。

5.肠燥便秘

桃仁常与当归、火麻仁、瓜篓仁等药材一同使用,以润肠通便。

6.咳气喘

对于咳气喘的症状,桃仁可以单独煮粥食用,或与杏仁、紫苏子等药材结合使用。

煎服时,桃仁的常用量为5~0g。

7.性味归经

桃仁味甘,性微寒,归肺经、大肠经。它具有清肺化痰、消痈排脓、利湿的功效,对于痰热咳嗽、肺痈、肠痈、白浊、带下、脚气、水肿、淋证等症状都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在用法用量上,桃仁可以内服煎汤,每次用量为0~5g,或者研末服用。同时,它也可以外用,适量研膏后涂敷患处。

需要注意的是,《名医别录》中提到,桃仁久服可能引起寒中。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遵循医嘱,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

针对肠痈初起的治疗,本方通过泻热破瘀、散结消痈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目的。其中,大黄苦寒攻下,能够泻除肠中湿热郁结和瘀血;桃仁则善于破血,与大黄相配,共同发挥破瘀泻热的作用。芒硝咸寒泻热,导滞软坚,助大黄荡涤实热;牡丹皮则凉血散瘀消肿。冬瓜子能清肠中湿热,排脓散结消痈。诸药合用,既能清除湿热,又能破瘀散结,从而达到治疗肠痈的目的。

此外,苇茎汤与大黄牡丹汤虽然都用于治疗肠痈,但它们的成分和功效有所不同。苇茎汤主要成分包括苇茎、薏苡仁、瓜瓣和桃仁,其功效是清热化痰、逐瘀排脓;而大黄牡丹汤则包含大黄、丹皮、桃仁和芒硝,其功效是泻热破瘀、散结消肿。这两种方剂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选择使用。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danpia.com/mdpyc/13015.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牡丹皮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