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已至,秋去冬来,寒意渐浓。人们普遍认为,冬天一到就该吃些羊肉、狗肉来温补驱寒,好安然过冬。但焦虑症患者却不宜温补,尤其是羊肉这类燥热之物。
焦虑症患者多心经有热、阴液不足,体内仿佛有股热气乱窜。若此时进食羊肉,极易打破阴阳平衡,使情绪更加不稳,甚至引发便秘,这无异于火上浇油。
就我之前接诊的17岁高三女生,性格原本开朗,成绩优异,学习轻松。自高二起,学习逐渐变得痛苦,需勉强自己坐在教室坚持,成绩虽尚可维持,状态却日渐恶化。
经问诊得知,孩子父母担忧其压力过大,常炖羊肉汤滋补,然病情不见好转,反而加剧。
自述初期坐靠走道会因同学经过而心烦意乱,逐步发展为无法坐着听课,必须站立,且旁边不能有同学,否则难以学习。逐渐开始惧怕走入教室,频繁换座位,因担心同学异样目光,愈发无法集中。
至高三,一模失利未入围,心理几近崩溃,教室内完全无法专注,不久退学回家自学,然在家学习效率亦低。父母曾带其就医,服药后仅睡眠略有改善,在父母陪同下前来门诊求治。
刻诊: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自述:心烦急躁,难以控制情绪,时有烘热感上冲头目,头部昏胀。口干口苦,食欲欠佳,食后腹胀。睡眠多梦易醒,每晚仅能睡3-4小时。大便干结,二日一行,小便色黄。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经量较前减少,色红质稠。
辨证:肝郁化火,阴液亏虚
治则:清肝泻火,滋阴安神。
丹栀逍遥散合天王补心丹加减:牡丹皮,栀子,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炙甘草,薄荷(后下),生地黄,玄参,天冬,麦冬,酸枣仁,柏子仁,远志,五味子,丹参,桔梗
另叮嘱家长,切勿再给孩子食用发燥之物,如狗肉、羊肉、牛肉,以及姜、胡椒、辣椒、炒板栗、炒瓜子等。
结果如何呢?
两周后复诊,孩子精神好转,情绪稳定,能短时间坐在教室学习,对同学不再过度在意。头昏减轻,口干口苦缓解,食欲增,腹胀少,睡眠改善,每晚6-7小时。大便正常,小便淡黄,月经量稍增。舌红苔薄白,脉弦。
病情缓解,减少牡丹皮、栀子,加党参健脾益气,巩固疗效。
再两周后复诊,情绪平稳,学习和同学相处正常,偶有心烦。头部不适消失,饮食、睡眠良好,每晚7-8小时。二便正常,月经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和缓。
病情基本痊愈,调整方剂,减清热药,维持阴阳平衡,预防复发。
什么道理呢?
肝主疏泄,情志不畅则易肝郁。孩子长期学业压力大,导致肝郁气滞,气郁化火。
治以丹栀逍遥散为主,牡丹皮、栀子清热泻火,直清肝热;柴胡疏肝解郁,助肝气调达,恢复疏泄功能,解决肝郁化火的根源。
同时,肝郁常克脾,故加茯苓、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以防肝脾失调,保证脾胃运化正常,维持气血生成。薄荷芳香疏泄,助散肝热,疏达肝经郁火。
再因孩子焦虑引发心经有热、阴液不足,表现为口干口苦、大便干结、月经少等,天王补心丹发挥重要作用。生地、玄参、天冬、麦冬滋阴清热,补充阴液,缓解心烦、失眠。
酸枣仁、柏子仁、远志、五味子养心安神,助患者安眠,缓解多梦易醒。丹参活血养血,改善阴血不足、气血瘀滞引起的不适。桔梗则引药上行,使药效更好作用于心经。
大家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