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
用法: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温开水化下3丸,日服2~3次。若作汤剂,酌减其量。
治法:补肾滋阴。
证象: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神疲乏力,盗汗不眠,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病机:肾中阴精不足,气血生化无源。
证析化疗所致骨抑制属肾阴亏虚者,常见于老年患者或化疗日久伤及肾精者。老年患者本有肾中精气不足,又因药毒直伤脏腑,伤及肾阴,两相叠加,或药毒伤及骨髓,使骨髓功能失司,髓亏血液不生,发为本病。
肾阴不足,腰膝失养,故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神疲乏力;药毒伤及骨髓精气,阴血不生,阴亏而生虚火,故见盗汗不眠,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是肾阴不足之象。
方解患者老年精亏或化疗日久伤及肾精,或药毒伤及骨髓精气,都可致肾阴亏损,阴血不生而成骨髓抑制。
熟地黄
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使气血得生;山萸肉补养肝肾,固精敛气,肾精才能固藏;山药补脾固精,使脾气健运,肾精来源才不匮乏,精旺可以化血,骨髓抑制解除;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助山萸肉之收敛浮火;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
临证如何加减《医宗金鉴》有曰:“加黄柏、知母,名知柏地黄丸,治两尺脉旺,阴虚火动,午热骨痿,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者是也”。
阴虚内热甚者,可加用知母、黄柏清热泻火除烦;肾精亏虚较甚者,可加用制首乌、黄精、枸杞子、鹿角胶等填精补髓;
《景岳全书?杂证谟?脾胃》所言:“凡欲察病者,必须先察胃气;凡欲治病者,必须常顾胃气。胃气无损,诸可无虑。”
脾胃呆滞者,可加党参、炒白术、炒二芽、炙甘草、扁豆以健脾胃。
推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