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天气暑热,夏日里总会觉得时不时的郁闷、心情燥动一下,就会想散散郁气,通灵通窍的茶取来细细品味。
近期又一直忙于新春茶白毫银针、白牡丹、荒野白茶、小户赛生普、大雪山生普、昔归生普、登临生普等茶的上架推出及品试,新白茶和新生普喝的多,凉性大不说,肠胃的反馈也会告诉自己,要换一换茶喝了,平和一下身心。
于是想到茶百科去年冬日后制作的鸭屎香冬茶雪片,有非常好的香气,能生发、散郁气,茶香鲜灵能通窍,并且温润的乌龙茶使人愉悦开心。
其次呢,虽然它是冬茶,但高山茶做青到位、又焙火到位、再加上存放转化到现在,正是最好喝、最适合喝的时机。
朱泥小壶,孟臣水平式,ML左右容量;称茶7克;净纯水。
紫砂朱泥壶,密度大、烧结温度高,皱缩梨皮纹,温润喜人,又能更好的激发茶香,特别适合泡乌龙茶,较少吸附茶香,更能温软茶味。
纯净水,无矿物质,泡茶公平公正,不增不减茶的色香味韵,对于审评茶,更客观。
1:20左右的茶水比,每道出汤三人量,刚刚好。
每一道都用沸水,高温注水,快出汤,这是泡好、品味乌龙茶单丛的不二法门。
润茶一遍,闻公杯,奶香直接扑面而来,浓郁的香使人精神一振。
再冲水,快出汤,随注随出,不用停留,汤色黄亮,香气满室。
闻公杯香,奶香,巧克力奶油的甜香、奶香,甜腻腻的味道,刚吃过奶油蛋糕的感觉。
品味,入口是轻柔的奶香,慢慢以舌搅动茶汤,是明显的栀子花香、兰花香。
汤香入水,花香清雅迷人,清晰的花香,被茶汤包裹。
正惊讶之余,茶汤顺滑入喉,经过一个冬天、春天的转化、退火,再加上朱泥紫砂壶的加持,没想到这款冬茶雪片味道如此喜人,超出品饮之前的预期太多。
公杯汤分完,三位友一起闻公杯挂杯香,浓郁的奶香,纯醇、高扬、持久。
第二水,沸水,注水,快出汤,黄亮度增加,杯面香、揭开壶盖时的奶香,对于泡茶人来说,真是种享受,第一个闻到茶香,距离它最近,最浓郁,最清晰,最直接,一点也不绕弯子,直冲而来,那么热烈热情,想抗拒都难,何况这样的茶香,谁会反抗拒绝呢?直想醉在它的怀抱里,不忍醒来吧?
汤入口就是甜润了,因为有了前一道茶物质在口腔黏膜上的存在,温茶汤入口,舌尖感知的甜,和口腔里因热水刺激后出现的甜,是不同的。后者是生津、是回甘的甜。
茶汤间的栀子花香、奶香更加饱满馥郁,杯底冷后闻的奶香更浓。
第三水,汤色金黄,味也浓厚了许多,三四五水,我想应该是它最精华、最迷人、最厚实的阶段吧。香、甜、润如前一样。
三个人,一壶茶,一直如此冲泡品饮,直至十多水后,味并不觉得减少太多,汤色依然持续的黄亮透澈。
然后每一冲,出汤前稍作停留几秒钟,汤中栀子花香、兰花香弱了,但奶香,特别是公杯挂杯香冷后闻、品杯持杯冷后闻,奶香味似乎并没有退去,昂扬的证明着自己的存在感。
一路冲泡下去,慢慢品、慢慢泡、慢慢感受它带来的短暂驻足和茶中的休闲时刻,心中愈发的充盈欢喜。
茶香淡了,茶味弱了,木质香、丛味增加了,几乎二十多道水的冲泡,自己都惊到了,稍闷,汤色还是黄亮,只是甜也弱了,慢慢回归到本真、本质、丛味,那一方生养它的自然山水的本来面目,仿佛就在眼前。身心安静、自得清凉、盛夏也无酷暑了。
喝茶、品茶,不一定追香,也未必追甜润和回甘生津,甚至不是工艺,但终极一定是那一方山水、自然、生态。只有好的海拔、土壤、环境才能滋养出一泡好茶!
所以好茶中,满是山川河流、树木葱茏、云遮雾锁。
这样的茶,不用去扒拉叶底,仅从汤中、茶香间,就能感知茶人的用心。
天载之、地育之、人成之,原料是关键,工艺是保障,叶底特厚实、软亮、绸缎面、绿叶红镶边。。。
爱茶,爱上一种生活方式!
○订阅茶百科微平台:茶百科或jiaoliucha
○淘宝店铺名:茶百科精选茶馆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danpia.com/mdpbz/5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