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高温与暑湿交织,是每年天气最为炎热的时段,因此防暑降温成为了日常生活的重点。此时,恰逢吃瓜的绝佳季节。瓜类食物普遍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能够在酷暑中为人体补充必要的水分,抵御暑热,因而有了“夏日吃瓜,无需中药”的俗语。而在这众多瓜类中,冬瓜被誉为“夏季第一瓜”,其地位可见一斑。盛夏时节,一碗冬瓜汤下肚,不仅能补充因高温多汗而流失的津液,还能消暑化湿,平复烦躁的心情,让暑热余邪随二便排出。冬瓜作为食材,其历史可追溯至古代。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冬瓜被巧妙地制成各种美食,李时珍曾赞誉冬瓜:“其肉可煮为茹,可蜜为果,其子仁亦可食,兼蔬、果之用。”可见冬瓜深受贫富僧俗的喜爱。
冬瓜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冬瓜味甘淡、性微寒,能清热解暑、利尿消肿。在《神农本草经》中,冬瓜被记载为“性微寒,味甘淡无毒,能清肺热化痰、清胃热除烦止渴,甘淡渗痢,去湿解暑,利小便,消除水肿。”此外,《随息居饮食谱》也提到冬瓜的清热、养胃生津功效,并指出冬瓜肉对孕妇有益,能清除胎儿毒气,使胎儿健康。
对于那些经常感到口干口渴、小便不利,并伴有手足心热、舌头发红等症状的人来说,冬瓜无疑是理想的食材。在炎炎夏日里,一碗冬瓜汤或许能成为你餐桌上的常客。
利水祛湿冬瓜的显著功效之一是利水祛湿,特别是针对下焦湿气。当出现小便黄赤、尿频但量少、小便时有疼痛感;或大便溏稀、腥臭、粘稠,甚至秘结难解时,这通常意味着中焦脾胃湿气过重,湿热已侵入下焦。此时,适量食用冬瓜便显得尤为重要。
轻身益气(减肥)唐代医家孟诜在《食疗本草》中指出,冬瓜能益气耐老,并特别提到肥胖者长期食用冬瓜有助于减肥,使身体变得轻巧健美。然而,对于身体消瘦者,则不宜过多食用冬瓜。宋代医家唐慎微在《证类本草》中进一步引述了这一观点:“欲得瘦小轻健者,则可常食之;若要增肥,则不宜食用。”
美容养颜古人还有将冬瓜用于美容的经验。宋代《圣济总录》介绍了一种制作冬瓜美容膏的方法:用竹刀去皮切片,加入酒和水煮烂,滤去渣滓后熬成膏状,每晚涂抹,据说能使面部肌肤变白。而《本草纲目》则介绍了另一种方法:将冬瓜瓤捣烂取汁,涂抹在脸上和体表,能够去除暗沉,使肌肤变得白皙润泽。
此外,冬瓜皮和冬瓜仁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冬瓜皮擅长利尿消肿、清热解暑,能够治疗热淋、水肿等病症。而冬瓜仁则具有润肺、化痰、消痈、利水的功效。因此,在煲制冬瓜汤时,建议连皮带籽一起煲煮,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解暑利尿的效果。总而言之,冬瓜皮具有显著的利水功效,能够带走体内多余的水液和暑湿。在暑热季节,适量饮用冬瓜皮煮茶,不仅清凉爽口,还能促进体内水液循环,尤其适合晨起眼睑浮肿、腿沉腿胀或小便费力的人群。此外,冬瓜子也是冬瓜宴上的不可或缺的食材,被誉为“令人悦泽,好颜色”的佳品。它不仅能化痰排脓,还有淡斑美容的功效。临床研究显示,冬瓜子(即冬瓜仁)对于肺热咳嗽、肺痈肠痈等病症具有显著疗效,同时还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酸酯,有助于防治冠心病。常服冬瓜子,不仅可以保身健体,还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其“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古时候,人们将冬瓜子等废弃物混入堆肥中,然而第二年施肥种庄稼时,地里竟然萌发出冬瓜的幼苗。这一现象揭示了冬瓜子的强大生命力与“浊中生清”的特质。冬瓜子在中医领域被誉为“化痰排脓”的良药,其功效在古代医籍中屡被提及。不仅出现在医圣张仲景的“大黄牡丹汤”中,还为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苇茎汤”所青睐。同时,《肘后方》中的“悦泽面容方”也包含冬瓜子,可见其在美容养颜方面的效用。此外,冬瓜子在民间厨房中也被视为“化痰、除烦”的良药。
大黄牡丹汤和千金苇茎汤,分别用于治疗肠痈和肺痈,这两种病症在古代都被视为严重病证。然而,医圣和药王却都选择了冬瓜子这样温和平和的药物来治疗,这无疑令人感到惊奇。
《金匮要略》中描述肠痈的症状为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等,而大黄牡丹汤正是针对这些症状而设计的。该汤由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子及芒硝组成,通过泻下通便、凉血化瘀等作用来治疗肠痈。
同样地,千金苇茎汤则用于治疗肺痈,其症状包括发热、咳嗽痰多等。该汤由苇茎、薏苡仁、桃仁和冬瓜子组成,通过清热化痰、排脓散结等作用来治疗肺痈。
虽然中医里没有“细菌、病毒、微生物”以及“炎症”“感染”等现代医学概念,但中医依然能够有效地治疗这些疾病。这得益于中医对疾病本质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药物性能的精准把握。像阑尾炎、结肠炎、宫颈附件类等“炎症”“脓毒血症”问题,在古代都被视为痈、脓等病症,中医能够因势利导地“消肿排脓”“清热化浊”,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若肌肤泛油、生痘,色泽暗沉,斑点丛生,不妨尝试“悦泽面容方”。据《本草纲目》记载,桃花与冬瓜子研末后,以蜂蜜调和,可涂抹于面部晦暗之处。此法经久流传,虽经加减,但基础方仍为“冬瓜仁和桃花末”。桃花活血化瘀,外用可淡斑嫩肤;冬瓜子则化痰消脓,美白消痈,为古籍中常用的美容药物。此外,温胆汤也被证实能改善心烦、助眠。尽管它并非安神剂或理气方,但其“清胆和胃”的功效有助于睡眠。有人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温胆汤通过调和胃胆,自然能安定心神。但归根结底,温胆汤源于“二陈汤”,其本质仍是化痰剂。痰热常扰胆木清宁、脾土运化,以及心神安宁。温胆汤通过化解痰热,从而驱走诸多不适。
同样,《名医别录》也提到冬瓜子能“除烦满不乐”,与温胆汤的功效相契合。在暑热季节,若感到胸中烦闷、口中粘腻、睡不安稳、口干渴而饮水不解、有痰腻呕恶之感,舌苔渐黄时,可适量煎煮冬瓜子,以化痰浊、消烦闷。
冬瓜食疗冬瓜莲子猪骨汤
冬瓜克,莲子30克,猪脊骨克,火麻油小勺,食盐小勺,花椒适量,生姜三片。
猪骨头需先焯水去腥;冬瓜切成适口大小的块状,保留冬瓜皮,去除内囊和籽。接着,将猪骨头、生姜和花椒一同放入锅中,加入足够的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半小时。随后,加入莲子和冬瓜,继续小火煮约20分钟,直至食材熟透。最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调味料进行调味即可。
此汤品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痰、除烦止渴以及祛湿解暑的多种功效。
冬瓜薏米骨头汤
猪汤骨克、冬瓜克、薏米80克、生姜三片,以及适量的食盐和白醋。
薏米需提前浸泡一小时;炖锅中加入足够的水,放入泡洗好的猪汤骨,大火煮开后撇去浮沫,加入薏米和生姜,再滴入几滴白醋。转小火炖煮一个小时后,再加入冬瓜块,继续煮20分钟即可。最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食盐进行调味。
同样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痰以及祛湿解暑的作用。
冬瓜薏米陈皮水鸭汤
水鸭(或青头鸭)一只、瘦肉半斤、冬瓜5~2斤、陈皮两片、薏米0克、扁豆0克、茯苓0克、玉米一根和姜片三片。
先将鸭子斩件并飞水备用,瘦肉切块后也飞水处理;玉米切段,冬瓜切大块。接着,将所有食材放入汤煲中,加入足够的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期间注意撇去汤面的浮游物。炖至一小时左右时,再放入玉米和冬瓜继续煮20分钟即可出锅享用。
此汤品能够滋阴清热解暑、健脾祛湿。
冬瓜枸杞蒸瘦肉
冬瓜克、猪瘦肉末克、枸杞少许(约5~0颗)以及适量的油和盐。
冬瓜洗净后切成片状备用;枸杞洗净待用;在蒸碗中先铺上冬瓜片,再放上猪瘦肉末和枸杞;最后用少量的油和盐进行调味后放入蒸锅中蒸煮0~20分钟即可出锅享用。
此菜品具有清热降火、滋补脾胃的效用。
沙虫煮冬瓜
鲜沙虫克、冬瓜克、生姜三片以及适量的芹菜、葱花和胡椒粉等调味料。将沙虫的沙袋去除,并将其剪开,仔细洗净内部的泥沙,备用。冬瓜去皮后切成丝,芹菜切碎备用。锅中加油烧热,先放入生姜爆香,再加入冬瓜丝进行翻炒。炒至冬瓜透明后,加入适量清水,煮至冬瓜熟透。将处理好的沙虫放入锅中,煮5分钟至沙虫熟透。最后,撒入芹菜碎、葱花,并加入胡椒粉和盐进行调味,即可出锅享用。
冬瓜的甘淡味和微寒性使其具有清热利水和除烦止渴的功效。而沙虫的甘咸味和平性则赋予它解烦渴、滋阴降火和清肺补虚的作用。芹菜不仅为这道菜增添了香气,还具有清凉解暑的效果。因此,此菜品特别适合夏季烦热口渴的人群食用。
此外,冬瓜皮茶也是一种解暑佳品。将冬瓜(连皮带子)切成小方块后,拌入红糖粉,用小火长时间熬制,最后密封好放冰箱冷藏。喝时只需用开水冲泡即可享用,既清凉解暑又美容养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