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皮,源自芍药科植物牡丹的根皮,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后,展现出其独特的药用价值。从种子播种到收获,需要经过4-6年的精心培育,若采用分株繁殖,则3年便可收获。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当地上部分枯萎时,便将根部挖起,去除泥土和须根,再趁鲜抽出木心,经过晒干,便成了我们所说的原丹皮。而刮去丹皮后,进一步去除木心的,则被称为刮丹皮,其药用效果更为显著。丹皮,这一源自芍药科植物牡丹的根皮,经过精心的加工处理,展现出其广泛而显著的药用功效。它被誉为“清热凉血之要药”,能够有效治疗热入血分、发斑、惊痫等病症,同时还能止血、消瘀,对于吐血、衄血、便血等症状也有显著疗效。此外,丹皮还能缓解骨蒸劳热、经闭、症瘕等疑难杂症,对于痈疡、扑损等外伤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①《本经》记载,丹皮能主治寒热,对于中风癈疭、痉、惊痫等邪气有显著疗效,同时还能清除肠胃中的症坚瘀血,安定五脏,治疗痈疮。②《别录》进一步补充,丹皮还能治疗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及癫疾等病症。③《药性论》则指出,丹皮可治疗冷气,散诸痛,特别是对于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等症状有显著疗效。④《日华子本草》记载,丹皮能祛除邪气,改善肤色,疏通腠理血脉,排脓消肿,调理月经,消除跌打损伤瘀血,续接筋骨,驱除风痹,帮助胎儿娩出,以及治疗产后各种冷热血气问题。⑤《珍珠囊》进一步指出,丹皮可治疗肠胃积血、鼻出血、吐血等症状,并适用于无汗骨蒸的情况。⑥《滇南本草》则强调丹皮能破血、活血,消除癥瘕疾病,清除血分热邪。⑦《医学入门》认为丹皮能泻伏火,滋养真血气,并有助于破结蓄。⑧《纲目》总结丹皮的功效为和血、生血、凉血,可治疗血中伏火和除烦热。此外,丹皮还具有苦、辛、微寒的性味特点,主要归心、肝、肾经。在配伍药方中,丹皮常与其他药物一起使用以增强疗效。例如,它可以与山栀子仁、黄芩、大黄等配伍治疗伤寒热毒发疮;与干漆配伍治疗妇人恶血攻聚;与犀角、生地黄、芍药等配伍治疗伤寒及温病内蓄血等。同时,丹皮还可用于治疗胎前衄血等病症。⑤治疗妇人骨蒸,经脉不通,身体逐渐消瘦的病症,可以使用牡丹皮一两半,搭配桂(去粗皮)一两,木通(锉、炒)一两,芍药一两半,鳖甲(醋炙,去裙襕)二两,土瓜根一两半,以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人,炒)。将这些药材粗捣筛后,每次取五钱匕,加入一盏半水,煎至一盏,去除药渣,分两次温服,空腹和饭后各一次。(《圣济总录》牡丹汤)
⑥治疗肠痈,即少腹肿胀痞硬,按压时疼痛如淋,小便正常,但时有发热、自汗出、恶寒等症状,且脉象迟紧者(脓未成),或脉象洪数者(脓已成),可以使用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将这五味药材以六升水煮取一升,去除药渣后加入芒硝再煎沸,一次性顿服。有脓者当下,无脓者当下血。(《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
此外,使用丹皮时需注意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同时,还需避免与菟丝子、胡荽、贝母、大黄及蒜等药材同时使用。对于自汗多者、痘疹初起者以及胃气虚寒、相火衰者也不宜使用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