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诚信单位 http://pf.39.net/bdfyy/zqbdf/180415/6169106.html中药材在经历了去年的一轮大面积涨价后,今年以来,一些品种又开始了新一轮涨价,其中尤以白术表现抢眼。作为常用药材之一的白术,今年1月是70-80元/公斤,3月是-70元/公斤,4月是-元/公斤,较三年前涨了约10倍。#比黄金还疯狂的白术#的话题就此冲上了热搜。价格狂飙之下不少人表示,自己大赚了一笔。“造富神话”背后有什么玄机?什么原因促使白术等中药材价格一涨再涨?什么人在背后推波助澜?现状:白术价格大涨较去年翻倍白术是常见大宗中药材,具有补脾健胃、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多项药用功能。中医药全产业信息服务媒体中药材天地网数据显示,在河北安国药市,白术的价格自年1月起开始出现指数级上涨,从1公斤27元增长至9月的90元。在安徽亳州药市,价格走势与安国药市相近,4月20日每公斤价格为元,是年年初58元的近3倍。安国药市一位交易员称,白术近年来价格持续走高。白术价格前几年是17-20元/公斤,然后一直上涨。年1月是70-80元/公斤,3月是-元/公斤,4月是-元/公斤,较年高点已经翻倍,较三年前涨了约10倍。白术近年来价格持续走高。视频截图这轮上涨也让中康云瓴中药产业大数据中心总经理、首席分析师贾海彬颇感意外:“年下半年,在中药材价格经历异常连续上涨后出现回落,预计要在年7月才会出现反弹。但中药材市场在年春节后就开始出现反弹,整体中药市场行情在年已在高位的情况下,较同期又上涨6.98%左右,其中的热点品种之一就是白术。”炒货:有掮客鼓吹买家出资压货白术价格暴涨情况下,市场出现不少“造富”传言,有媒体报道称,当前一些社交媒体上关于“白术造富”的传言满天飞,真假难辨。自称来自河北安国市南张村的网友写道:“经营白术的,不赚一百万你都没资格上桌,更不能先动筷。”在某短视频平台,有不少账号在讲述某地经营者或者种植户“种50亩大赚万元”的故事。其中一个博主称,有人有亩地,因为是新手,所以入场只种植了50亩,结果大赚万元。还有博主称,一名经营户在桃林中套种了40亩白术,也大赚万元。一名中药行业的博主称,自己坚定看好白术价格后市,认为每公斤价格能上元。他在视频里表示:“已经入手三车白术……不涨到元我都不卖。”有媒体记者发现,在社交平台上已出现了掮客群体。这批人声称能够连接药材生产批发基地与下游客户,鼓吹买家出资压货白术,利用短线进出,炒作牟利。当记者以投资者身份问询详情时,对方表示,白术是他研究过能赚得到钱的品种,自己也压货近百吨。对于收益,他表示,一进一出大概一吨可以赚三万元。“在这轮‘中药材黄金二十年’行情中,不少‘小白’都跟着我赚到了钱,只要你相信我,我也有下游的客户,一定不愁卖。”对方说。减产:多因素引发连续涨价在中药界,关于价格起落,有一个“涨三年,落三年,不涨不落又三年”的说法。药通网总编郑智文告诉媒体记者,中药材涨价是有周期性的。他说,此前20多年,除此次外,还有过两次较大规模的中药材涨价,分别是年至1年,9年至年。年的中药材涨价是从年春季开始的。郑智文认为,年的中药材涨价,首先是受疫情影响。“像金银花、板蓝根、广藿香等,因疫情需求拉动了价格的上涨”。此外涨价因素还包括种植户减种以及自然灾害减产等等。土地成本上升可能导致中药材减种。在吉林省白城市,种植、加工、销售关防风的药农陈明已从事该行业近十年。关防风又称防风,是常用大宗中药材品种。他透露,内蒙古、东北出现关防风大面积弃种的情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租大增。对于涨价的原因,卓创资讯调研显示,由于农作物价格处于近年来相对高位,地租基本维持上涨趋势,部分优质地块地租上涨较为明显,-年度东北平均地租在.71元/亩(注:1公顷=15亩),较去年涨元/亩(或17.69%)。陈明说,近年来玉米出产价格较高,利润充足,再加上生产周期只有天左右,营收确定性强,当地农户多选择种植玉米。在经济压力下,陈明身边的很多药农开始止损,改种玉米。“据我所知,我们这边防风总共种了十几万亩地,有五六万亩地改种,占比差不多二分之一。”郑智文认为,一些长期低价中药材减种也会导致涨价。比如牡丹皮,牡丹的生长周期约5年。“种植5年,只能卖0块钱,大家就不愿意再种植了。”所以很多药农弃种,导致了现在价格上涨。年价格涨幅比较大的党参、当归等,都跟前几年的低价减种有关。再就是自然灾害影响了中药材的价格。“药材产地从南到北都有,会遇到干旱、洪涝、低温、倒春寒等天气。”郑智文举例,比如年涨价的连翘,在开花时期遭遇自然灾害,产量减少,所以价格会上涨。囤货:药企经销商等内部资本都在进行在基本面之外,投机者的参与更是为药材涨价推波助澜。不少中药界从业人员认为,年中药材大面积涨价的原因,是有大量外部资本参与炒作。资本炒作导致中药材价格近年连续上涨。网络图一位从业多年的中药商透漏,一些诸如炒房、炒矿、炒农作物的社会游资已进入中药材领域,选择产地相对集中且较为常用的一些中药材,以低价买入后故意大量囤积,等待高价卖出。药材经过多次转手后,价格被抬高了好多倍。某些实力更为雄厚的资本,还会将某些药材的货源垄断,囤货炒作,拉高药材市价。多年参与中药材经销的供应商张艺(化名)分析称,业界普遍认为,有外部资本从年10月就开始进入中药材市场。年产地受灾,他们就大量囤积药材,亳州等地很多冷库全都放满了中药材,大量中药材都掌握在个人手里。某中药材市场信息专家李自忠(化名)告诉媒体,游资主要分为外部资本和内部资本。外部资本来源比较复杂,甚至包括之前炒房、炒矿、炒粮食和生姜大蒜等农作物的资本。他们通常会通过中介平台对接仓库和冷库,寻求中间人代采购、代存储、代销售。张艺将资本称为庄家。他表示,庄家通常是资金比较雄厚,他们会集中炒作几个品种,大量囤积买断。同时也存在一些跟风的小资本,比如中国北方某地的中药材市场,最夸张的时候,知道消息的清洁工等都会拿钱进来炒作。李自忠也表示,外部资本很多采取建“老鼠仓”与加杠杆的行动。李自忠说的所谓“老鼠仓”,就是到处建仓,垄断货源。加杠杆就是将冷库中的货,加好几倍杠杆,将自己的货拿去抵押,然后融资之后再来买货。李自忠表示,就他的观察而言,年的涨价潮主要还是内部资本,包括中药行业内部的工业企业、采购商、经销商、小商小贩,甚至现在包括产地的种植大户都在炒作。其中,工业企业是最大的囤积商,能占到总囤积量的60%。“囤货一定是工业企业的普遍行为,也不能完全称之为炒作,有可能是为了预防涨价,进行适当囤货,有可能是集中采购投标,需要原料保障。当然也有为了挤压竞争对手的利润空间,低价买入后囤积。这就涉嫌操纵市场,但其中的度较难衡量。”李自忠说。一位上市中药企业采购工作人员透露,据他所知,参与年这一轮炒作的药企众多。药企有种植基地和采购来源,能够消耗掉囤积的药材,再加上现金流充裕,能够负担囤积带来的资金负担。今年来,部分中药价格继续上涨。对此,贾海彬分析,年参与炒作中药材的资本数量和去年相比有增无减,特点是参与的散户增多,更强调打短线。所谓打短线,就是小批量倒手或换买仓单,两三天一周左右就出手,赚几个点就抛,类似于买股票。该类散户在药材市场随时囤积随时抛售,给市场行情和原料供给造成极大不确定性。影响:有药企宣布成品药平均涨价9%上游中药材价格上涨,下游的药店诊所、中成药生产企业也迎来变数。湖南怀化地区的诊所经营人员阿鱼(化名)说,现在诊所只在用户点名要用白术时才会进货。广东地区的消费者小幸(化名)说,她在年8月左右曾购买白术,价格为一公斤96元,今年4月,她在同一家超市购买,价格已涨至一公斤元,商家告诉她“拿货贵了”。佛慈制药拥有独家品种“复方黄芪健脾口服液”,其组方中原料之一便是白术(炒)。3月11日晚,佛慈制药发布公告称,鉴于原材料以及生产成本上涨等原因,将即日起对主营中成药产品的出厂价进行调整,平均提价幅度为9%。多家医药企业的产品原料涉及白术,例如昆药集团的参苓健脾胃颗粒、修正药业的参苓白术丸、北京同仁堂的参苓白术散、太极集团的藿香正气水等。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昆药集团,董事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应称,昆药集团与地方药材基地有合作共建,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涨价影响。记者随后致电修正药业、北京同仁堂、太极集团、李时珍医药集团等中药企业,截至发稿暂未获得回应。在国家医保控费背景下,全国各省正在积极推动中药进入集中带量采购范畴。在协定好的采购周期内,中药企业需按照规定的价格与供应量向医药机构供货。白术等中药材价格上涨,压缩了中药企业的利润空间,此前已有企业出现集采中选药品断供情况。年12月20日,山东互联网中药(材)交易中心发布三明采购联盟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采购办公室(下称三明采购联盟)下发的《关于取消4家企业中选资格并列入违规名单的公告》,涉及安国市普天和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安徽冯了性中药材饮片有限公司、山西振东道地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责任公司。三明采购联盟称,上述4家企业中选品种未能按约定采购量保障供应,经多次约谈督导,供应情况仍未改善。这些企业也因断供被取消中选资格并列入违规名单。中康云瓴在今年2月发布的分析文章指出,白术年减产,又有资金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danpia.com/mdpbz/12574.html